约2450字。
初中古文中的成语集萃
1. 明察秋毫:意为眼睛明亮得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生的细毛。形容目光敏锐,观察入微。沈复《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2. 怡然自得: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童趣》:“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 庞然大物:指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童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源于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4. 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源于《 十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见贤思齐:看见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样,形容有好学向上之心。源于《 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
6.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源于《 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源于《 十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源于《 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蒲松龄《山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0.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源于《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1.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源于《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源于《三国志•吴志》。
13.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待别人,指别人已经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4. 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很大或自不量力。源于《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15.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理想处所或与世隔绝的幻想世界。源于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16.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小幽暗顿时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源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 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而又得意。《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 无人问津:无人过问,受到冷落。源于《桃花源记》:“(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 不蔓不枝:原指莲茎挺直,不蔓生,也不分枝;后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节外生枝。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流水环绕;形容风光优美。源于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 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源于《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儿;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源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