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汇编(岳麓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版)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二)--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4课 理性之光.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8课 音乐与美术.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0课 西学东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1课 新文化运动.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三)--第9课 诗歌与小说.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5课 辛亥革命.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doc
2015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岳麓必修一)--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doc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还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与“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考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2015•天津文综•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考点】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工具变革(耧车)
【解析】由材料内容“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工具为播种工具,A项所示图片为耦犁,其为翻土工具,故A项错误;B项所示图片为耧车,其为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故B项正确;C项所示为曹魏时期翻车的模型,其为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D项所示为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的翻土工具曲辕犁,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江苏单科•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水利工程)
【解析】从唐多有“稻垄”、北宋仍有“熟稻”到1678年“止产粟米”,是因为“田地皆成沙土”而被迫进行,并非主动选择品种,故A项错误;“沟洫之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但从唐有“泻泉”、北宋有“水阔”到1680年“沟洫之制,水陆失宜”表明水利出现问题,故B项正确;“田地皆成沙土”,表明没有重视农田生态保护,故C项错误;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全凭”的说法是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灌溉工具变革;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草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印刷术)
【解析】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④中书第1课 孔子与老子
1.(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孔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解析】(1)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为“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抱负为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设问一和设问二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
【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2.(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