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24 17:1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课时,约4380字。

第2课   芦花荡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相应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2.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3.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4.体会作品的散文化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能找出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体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2.理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相应的背景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2.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
速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在理解小说的情节的基础上,引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四、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新课
可以由孙犁的《荷花淀》在文坛上的影响导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对作者的介绍和对背景介绍。
附: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36年暑假后,在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集《海燕之歌》。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学院任教。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教员。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和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土地革命,从事写作。解放后,他在《天津日报》工作,1956年后,因病长期搁笔,但以《天津日报》副刊为阵地,发现并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
在延安时,孙犁有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在冀中区时,写有《钟》《碑》《嘱咐》等作品,建国后,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和散文集《津门小集》,他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年),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写作背景
白洋淀位于冀是平原,共有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亩,淀中水道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