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0道小题,约12080字。
湖北省十堰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酒精挥发 C. 胆矾研碎 D. 粮食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和判断依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2015•十堰)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烟尘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烟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答: 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各选项中只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3.(2分)(2015•十堰)把少量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冰 C. 植物油 D. 蔗糖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 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2015•十堰)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是( )
A.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 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 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
D. 任何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导电性一定增强
考点: 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解答;
B、根据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解答;
C、根据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解答;
D、根据运用物质溶于水只有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溶液才具有导电性解答.
解答: 解:
A、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在生活中常用煮沸,故对;
B、化肥农药会对水和土壤造成污染,但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是不现实的,故错;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错;
D、物质溶于水只有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溶液才具有导电性,如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就不能导电,故错.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保护水资源,防止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防止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5.(2分)(2015•十堰)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
B. 废旧电池应该集中处理
C. 人体中缺少钙人引起贫血
D.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判断.
B、根据废旧电池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应该集中回收处理判断.
C、根据人体中缺少铁人引起贫血解答.
D、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判断.
解答: 解:
A、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所以正确.
B、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故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所以正确.
C、人体中缺少铁人引起贫血,缺少钙人引起骨质疏松,所以错误.
D、新鲜水果、蔬菜中含有维生素,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所以正确.
答案: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白色污染、食物中的营养素、废旧电池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的认识,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6.(2分)(2015•十堰)有关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一种物质,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2015•十堰)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 食盐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食盐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