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溢出光彩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让作文溢出光彩
读学生作文常感到平淡乏味,总结一下,大致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材料的大众,难以收到新鲜的效果;二是由于叙述记流水帐,不能激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三是缺乏亮点,像个瘪三;四是语言乏味,像杯白开水。其实,这些毛病都是可以克服的。有些看似平庸的作文,只要适当加以修改,马上就可以放出光彩。
第一、 开大众化的材料,尽量选用小事,做到以小见大。由于操作水平限制,学生难以驾驭大的事件,就要尽可能地来写一些感人至深的具体的小事,做到以小见大。例如,在我校今年举办的“迎国庆”征文比赛中,我班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内容大都是写家乡如何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发生了巨变,也就是成排的高楼,宽阔的马路,穿梭不断的汽车,人们穿着美丽服装这一类。我要求学生转换思想,尽量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一位同学写的一篇人作文《爷爷的香炉》在全校作文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作文的内容是这样的:生活在小山村中依然贫穷的爷爷总是迷信,年年紧抱圣物般的香炉,烧香拜佛,以求得生活富足,可是年年自然灾害不断,“我家”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是乡政府将“我家”迁出了乱石山,让“我家”过上了好生活,爷爷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神佛都不能给他幸福,只有好政府才能让他过上好日子,于是,他远远的扔了他那宝贝似的香炉。作文以小见大,把祖国巨变,人民幸福这一重大题材,用一只小小的香炉表现了出来,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再如写母爱,有一篇习作《母亲最爱吃鱼头》就比较典型。他这样写,每次家里吃鱼,母亲总是首先把鱼头夹到自己碗中,问妈妈为什么,她总说自己爱吃鱼头,不爱吃鱼肉。我总以为鱼头是最好的美味,有一天,鱼刚烧好,我就赶紧把鱼头抢过来,可鱼头一点肉也没有,一点也不好吃,这才知道母亲爱吃鱼头,实际上是想让她的孩子多吃点肉,从这一件小事中“我”深深体会到母爱无处不在。伟大的母爱我们都能体会到,但如果能在平凡小事中显出来,则更有感染效果。
第二、调整叙述顺序,突出重点场面。有个同学写他成绩考差了,带着复杂的心情给在外打工的妈妈打电话。他先写考试的成绩公布,自己分数之低实难交待,给妈妈打电话时心里十分痛苦,再写电话里在外打工的妈妈哽咽着嘘寒问暖,自己内心翻江倒海,决心以后搞好学习。作文不是不感人,只是由于平铺直叙,才使它变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其实这篇作文就感情而言是很真挚很动人的。我们不妨这样来调整一下作文结构:先重点来写母亲的哽咽声,母亲的嘘寒问暖的声音以及自己内心的波涛,把这一场面渲染足,然后再采取回忆的方法展现一两个母亲关怀自己生活的镜头,交待过去自己不努力学习的情况,最后表明自己发奋的决心。这样就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能引人注意,一篇平平之作,马上就可以增添光彩。
何一篇作文都要有一两点精彩的地方,以给人深刻的印象,留下回味。这要么是一段传神的形象刻画,要么是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要么是一段优美的景物写真。如果忽视亮点的创造,作文也就很难改变平庸的印象。一位同学写父爱,她开始给作文命名为“父亲的爱”,我看作文内容写的是父亲在蒙蒙细雨中送儿子上学路上表现出的爱,就建议该同学把作文题改成了“永远的小雨”,这小雨既是实景,又是不绝的绵绵父爱,作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