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2600字。
《茶馆》教案
福建省大田一中 阿秀
一、教学目的 :
1. 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2. 理解本文特点 :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 ( 王利发 ) 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二、教学重点、难点 :
1. 重点 : 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
2. 难点 : 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时数 : 二课时
第一课时
生字词
* 割据 : 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 体面 : ①体统,身分;②光荣,光彩;③ ( 相貌或样子 ) 好看,美丽。
* 抱怨 :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 寒酸 :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 过瘾 : ①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②泛指满足爱好。
* 咂摸 : 寻思,反复研究。
* 津贴 :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
* 兵荒马乱 : 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 造孽 : 佛教用语,做坏事 ( 将来要受报应 ) 。也说作孽。
* 忏悔 : 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 盘查 : 盘问检查。
搭讪 : 为了应付尴尬局面而找话说。
作者简介 :
老舍 (1899 ─ 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1951 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 1966 年 8 月 24 日含恨自尽。 他的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牛天赐传》《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
《茶馆》简介 :
1957 年发表开始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