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27 18:04: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50字。

  《荷塘月色》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学习重难点
  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知识链接
  1、走进文本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碧绿的荷花,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理解。宋•杨万里曾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2、作家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相关背景: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学习过程
  一、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蓊蓊郁郁:
  2、霎时:
  3、袅娜:
  4、脉脉
  5、朗照:
  三、整体感知------根据作者的行踪变化划分,疏理全文脉络。
  部分 相关自然段 行踪 作者心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四、探讨问题
  1、 初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重点朗读。
  2、 小组讨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3、 认识“通感”。(讨论课后练习第二题)
  4、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当堂背诵。
  五、详细品味课文
  (一)缘由。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二)去荷塘。
  1、第二自然段写荷塘的环境,写这一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