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1 17:16: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970字。

  教学设计
  7 记念刘和珍君
  教材概述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蘸着血泪、充满愠怒和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文中有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无比沉痛的悼念,有对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愤怒控诉,有对“沉睡在铁屋子”里的国民的呐喊。
  第一部分,从无法忍受追悼会会场的悲凉气氛写起,由程君的要求勾起“我”对烈士的沉痛哀思。但真到动笔写时,却觉无话可说,因为作者已经“出离愤怒”了。第二部分,抒写作者无限的感慨,再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去揭露这个“非人间”的社会,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第三部分,回忆认识刘和珍的过程,直至最后的印象。第四部分写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现实作者的感慨和愤懑。“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去徒手请愿被当作暴徒杀害,还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这“惨象”“流言”使“我”愤怒得说不出话,照应上文的“出离愤怒”。第五部分愤怒控诉反动派的暴行。第六部分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沉痛地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经验教训。尽管作者不同意徒手的请愿,去做无谓的牺牲,但是,他认为既然已经有了牺牲,那么烈士的鲜血是会唤醒一些人继续前进的。第七部分,作者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慷慨激昂地陈述烈士死难的意义,对刘和珍等人临难从容的勇敢精神进行热情讴歌。
  本文名为“记念”却不像一般纪念文章那样以叙述死者生平为主,而是紧密地把叙述和抒情、议论结合起来。文章第一、二部分侧重于悲痛忆念的缘由,第三、四、五部分侧重于“记念”,第六、七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的经验总结。三者交错融汇,内容丰富而不显庞杂,是因为作者始终以悲和愤为线索,将所有内容归于“记念”这一中心。本文既要抨击敌人,歌颂烈士,又要激励后人;既要回忆烈士的事迹,又要评述徒手请愿,更要揭露敌人,粉碎流言。如此多的内容,单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动用多种方式,才能完成写作意图。所以这篇文章的记叙和议论都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这是文章的一大特点。
  鉴于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本文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为正义、为真理而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难点是了解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段的含意。
  教学设计(一)
  (作者,文继炬,福建厦门一中教师。曾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上。)
  教学目标
  1.抓住能表现文脉的语句,理清思路,感受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是非鲜明的思想者的风采。
  2.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对文中重要语句揣摩品味,引领学生感受鲁迅不屈于专制邪恶、敢于担当的人品与精神。
  课前准备
  1.交代高中语文学习应具备的各种习惯、规范和方法,强调预习。
  2.诵读课文,落实字词读音及意思。
  3.学生自行或分组收集“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文化人的反应等资料。
  教学步骤
  一、介绍背景。除注释外,简述两点。
  1.此时的“政体”:北洋军阀统治。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到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
  2.此时鲁迅在北平已居住了十多年,其间时局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