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信息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070个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雪》
一、教材分析
《雪》是编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色彩极为明丽的篇章之一。文中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凝练形象极富诗意。文章描写了江南雪与朔方雪,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但由于它是一篇散文诗,表现手法艺术性强,而且作者的思想博大丰富,所以对初中生而言,能准确透彻地解读文本,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学生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写景的美文,能够对作品的写作手法做初步分析,能够通过阅读感悟与作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但本文写作时代距今比较久远,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较为难懂。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欣赏文学作品,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意蕴丰富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背景知识阅读文本,能够概括江南雪与朔方雪的特征,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并品味江南雪与朔方雪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经历交流、合作、分享的学习过程,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借助网络及魔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高效学习并及时展示学习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与困境作斗争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运用魔灯平台为学生建立了一个更为开放、络科技的力量打破课堂空间、校园时空局限,让学生成为能更为自主、更好合作、更多探究的学习者。
开放的魔灯平台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延伸:即课前预习、课上交流、课后拓展。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生“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融合,加强了师生间多向交互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课堂教学向个性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多维参与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