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7 9:12: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90字。

  《想北平》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助读资料】
  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质疑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4——7
  2.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
  动中有静,在人为中显出自然(或布置匀调)
  3.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对比手法:
  动中有静——巴黎热闹
  布置匀调——巴黎还差点儿
  物产丰富——美国的橘子
  接近自然——伦敦的工厂
  4.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质朴自然或接近生活贴近自然(根据“花多菜多果子多”进行概括)
  【课后作业】
  老舍以平民的身份写北平写家乡,那么请同学们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畅谈你们家或家乡的那些那些牵挂的人、景、物。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