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情诗》导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15 16:37: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280个字。

  课题 八下语文10. 《土地情诗》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时间 设计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学习要点 重点 难点 考点 易错点
  关键诗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本诗主旨。 1把握主题;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诗歌识记填空。 理解不准确。
  知识链接 链接内容 链接方式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课前导学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音汉生字互写检查
  dūn(      )厚汹涌()()
  契()机嫣()红姹()紫
  2、理解:联系背景,想一想诗中的“土地”象征了什么?
  3、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诗歌;
  2、示范朗读、学生跟读。(老师示范朗读要精心准备,用真情去读,勇敢地读。只要你用真心去读,哪怕读得不是非常好,学生也会认可的。这一步很重要,做得好,学生就能比较快地进入诗歌的情景,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分析结构。这首诗自然分行,分为两节。
  第一节(前8行):以鸟眷恋土地的情感比喻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这情。
  第二节(后两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三、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这个环节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更容易体会诗歌情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