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巷深处》课堂实录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7 13:3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40字。

《小巷深处》教学实录
一、自然动情地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小巷深处》这篇文章(同时一名同学写标题),昨天在课堂上读课文时,有的同学偷偷擦眼泪,不知是什么原因?”
  “深受感动!”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我也与你们有同感,并且回家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了一首歌……”
  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说:“肯定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看来我们师生真是心有灵犀,那么就让我们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好吗?”
  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下面让我们伴随着浓浓的母爱,进一步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
  二、民主和谐地探究 
  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1.盲姨娘为什么收养孤女?
  2.为什么孤女回避同学,厌恶家庭?
  3.盲母为什么偷偷探望女儿?
  4.盲母收养孩子后为什么变好了?
  5.竹棒的作用?
  6.老婆婆为什么叹气?
  7.文题似乎不相符。
  8.“淡忘”、“记得”是否矛盾?
  同时学生速度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师:“我提议以民主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答应了,但要求自愿结组讨论一段时间,师爽快地答应了。
  大约三分钟后,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要回答第一个问题。他说:“盲姨娘收养孤女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爱。”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接着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3,她说:“偷偷探望女儿是因为母亲怕女儿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也能看出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这时,班里又一名同学站了起来,他颇有感慨地说:“以上两名同学的回答让我体会到,文中的母亲处处为女儿着想。问题4母亲变好,是怕给女儿留下一个坏名声,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课文内容,母亲对女儿的爱决不仅仅只有这几件事,我建议大家,再找找其他事例。”
  这名同学的发言马上得到响应,“老师我说”、“我”、“我”,接二连三地有人发言,逐一找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的具体表现,并且语言简洁,气氛很热烈,掌声此起彼伏。
  这时,老师赶忙把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母亲对女儿的深沉无私的爱的具体表现”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
  1.微薄收入收养“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