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40字。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意义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自主学习】
一、背景——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思想上: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提出党的工作中心由转移到;会议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总任务(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组织上: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 内容:①大会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会通过了《_________》被接受为新中国施政纲领。
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3.意义:①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成为具有真正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建立以_________为领导,__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
二、内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_____________的成立奠定法律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
(3)成果:大会通过了《》。内容:①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确立了新中国向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体现了和两大原则。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类型的宪法。开创了的新阶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确立: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的职能任务宣告结束,但为了巩固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
(3)发展完善: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_的方针,使这一政治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原因:以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的形成。目的: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
(2)法律依据:《》和《》
(4)建立:到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建立。1965年,正式成立。意义:实现了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