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练习题库
- 资源简介:
约13640字。
传统文化经典之先秦诸子练习及答案(教师版)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23—24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 句上》)
23.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4.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参考答案:
23.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2分)(意思对即可)
24.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4题。(5分)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
墨子曰:“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23.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
24.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3.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1分),墨子认为“哀”是丧礼的根本(1分)。
24.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养育之恩的内容。 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来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 (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其说即可,3分)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23.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2分)
24.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3分)
参考答案:
24.①民本思想。(1分,答“以人为本”“以百姓利益为本”也可给分)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将水导入四海,于人无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将水堵塞之后流向邻国从而嫁祸于人,损人利己的做法。(2分,分配给两个点,正面和反面。如果是只答出“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认为统治者的德行很重要,”这个主要是从正面讲的,给1分) (共3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 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1)成语“ ”就是出自此处。(1分)
(2)材料所反映的内涵对当今社会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
23、(1分)舍我其谁
24、(4分,内涵表述1分,现实意义3分)其内涵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实意义略。
[参考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5.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