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4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1 21: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00字)
六.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是怎么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么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 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结构,品味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怎么围绕“清”、“静”、“悲凉”谋篇布局,来突出主旨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
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
[教学过程]
一. 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郁达夫介绍及写作背景。
  1930年以来,上海一直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之中,因为郁达夫曾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和抗日活动,所以国民党对郁达夫也发出了警告,并开始秘密监视。1933年在越来越严重的政治迫害和经济压力下,他终于从“文化战场”上海移居到杭州。《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是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的第二年。这次移居,成了他自己所说的“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的转折点。1934年他游览了青岛、北京、北戴河等地方,虽然在游览,但面对民族危机,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他写的游记中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和热爱,还有忧国忧民的情绪。
2.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但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颂秋。现代作家郁达夫也是颂秋,而面对这么多的精彩,他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才不落窠臼呢?好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二.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对比联想。
1.快速阅读课文,有人描写秋声、秋色或秋形,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秋的?可在文中把关键语句画出来。
 作者描写的是秋味,写到“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齐读第一小结和最后一小结。
 “我的不远千里……这故都的秋味。”从什么角度表达对秋的深情的?
从北上缘由的角度。
2.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一开篇就紧紧围绕故都秋的“清”、“静”、“悲凉”三个特点展开描写的,那文章中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呢?自由读课文,画关键词语。
3.郁达夫曾经告诉我们,在南国的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
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那为什么作者不描写以上的几处的景色,却挑选清晨的院落、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雨和雨后话秋凉、枣树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