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归纳多义词并掌握词类活用
情感目标: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爱国热情
操作目标:背诵课文领悟借古喻今、对比论证的写法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一家出了三位了不起的词人,这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大家已经猜出了这三位是谁了吧。对,他们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我们今天姑且将苏轼、苏辙不论,来学习一下作为父亲的苏洵的散文名篇----《六国论》。
二、 揭示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和作品
2、整体感知课文
3、研习课文一、二部分
三、 结合教材自主探究
(一)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作者简介
2、 作品相关内容
学生结合资料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自由朗读,质疑解难
2、 播放课文朗诵录音,学生订正字音
3、思考: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的?
讨论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由此,全文可分总论、分论、结论三大部分。下面我们研习第一部分
(三)研习第一部分
1、齐读
2、结合注释翻译本段,注意“互、率、盖、完”等词语
3、讨论: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开门见山;提挈下文,总贯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