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20字。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备课浅析
广西明江教科所:林景
语文课程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这一切具有不可预定性,所以备课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展开,在教师的调控下,新的目标、新的主师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对课前备课不断调整,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课后反思,可以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进一步生成完美的教案,这种反思可以修正以后(下一节课或下一轮教学)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由此看来,新课标下的备课是一种生成性备课。这种生成性备课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课前的教案预设--课中的教学调控--课后的教学反思。
这种生成性备课的优越性在于:避免了传统备课的弊端--丝丝相扣,步步紧连,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整个的设计思想往往是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要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的目标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一、课前备课--粗线勾勒
课前备课即教案预设,要粗线勾勒。如果教案设计精心过了头,就与新课标的精神相悖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因而,这样的设计更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是否教得成功。而新课标则侧重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教案框得太死,何来自主?统得太严,如何合作?套得太牢,怎能探究?因此教案预设宜粗不宜细。
预设的教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湖北省的语文教育名家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独到的见解,我们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搭设好平台,应着重设计教学思路,设计主问题(话题),设计能力训练点等。
1.教学思路的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什么样的思维走向。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
如一位优秀老师设计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块式教学思路:
a.由《好汉歌》导入;b.研读课文,评价金圣叹的评点;c.投影图片,再次感受林冲形象;d.质疑辩论,林冲是否英雄好汉;e.小组讨论,推究林冲性格成因;f.启发点拔,深入理解作品主题;g.布置作业,完成《感受鲁达》。
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思路,能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文学作品的未定点,进行开放式专题性阅读教学,设计呈阶梯状的教学板块,便于纵深拓宽学生的思维。
又如一位教师设计的《项链》线索式教学思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照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假项链这一事件五个过程中关键的心理活动分析,将情节串连起来,并从中提炼出主旨。教学过程很顺畅。
2.主要问题(话题)的设计
作为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文本,它的解读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话题)要有价值、有广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而不应是唯一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