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暑期暑期历史作业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400字。
2016暑期高三历史作业
必修一选择题100道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2.康芒斯在《制度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以下制度没有有效实现此目的是
A.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B.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C. 都省握天下之十省分天下之治
D.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3.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4.一位秦朝官员在赴任途中,马匹踩死了一位小孩后扬长而去。小孩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官吏的职责应该
A.找御史大夫B.直接找皇帝C.找丞相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
5.“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6.唐代尚书省有明文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政府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推诿现象
B.尚书省规定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日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说明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D.体现了唐代决策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7.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认为: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成……若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以下选项正确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A.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