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510个字。
《回延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合作,在诵读中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方法和
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方法和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革命的真挚感情。
二、学情分析
此学段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常用的阅读分析的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诗歌作品相对来说接触有限,尤其是本课涉及的“信天游”的形式和比兴的手法,学生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的讲解介绍。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学习诗歌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感。
教学难点:
学习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及运用比兴手法来抒发感情。
四、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由陕西风景图片导入
【讲授】
(一)、介绍作者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三)、运用多媒体,听诗歌范读
(四)、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陕北民歌,让学生欣赏。
问:这些陕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呢?
二、介绍“信天游”的特点: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三、理解比兴的手法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举例说明:
(1)“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是典型的比兴连用。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人由雄雌鸠鸟和鸣想到河边男子对在河中采集水草的女子的恋情。运用了比兴。
(3)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孔雀怎么个飞法和后面的刘兰芝焦仲卿两口子没什么关系,文章开头这句话完全就是用来营造故事氛围的。这就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