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喻》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650个字。
《弈喻》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通过工具书、书下注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2、学情分析.
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本文借下棋的事来讲道理,意思一层比一层深。主旨在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学习本文,自己总结写法和做人的道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理解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一次旅行,让我们一睹大千世界的多彩;一次阅读,让我们久久回味,悠远绵长。而一次观棋、对弈的经历又会有怎样的感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钱大昕的《弈喻》中,去体会人生百味,尽在棋中。
二、作者简介。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历任山东、湖南、浙江、河南乡试考官,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1775),因父丧归里,后称病不复出。归田三十年,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他初始以辞章闻名,后来精研经史,对经义聚讼难决的问题,皆能剖析源流,于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对史学精于校勘考订,当时推为通儒,也长于诗文。著有《潜研堂集》等。
三、朗读课文。
四、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