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教案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0 15:17: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600字)
      《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特点,品味古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品味《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叠字的表达效果,培养和提高诵读古诗的兴趣。
  3.学习《短歌行》,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4.学习《归园田居》,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陶渊明诗歌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
  重点和难点:
  1.《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2.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3.体悟《归园田居》中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
  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
  教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西汉至东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赋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中《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很高,标志着五言诗趋向成熟。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诗作选辑,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这十九首诗是汉代无名氏作品,非一时一人之作,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的第一句作题目。诗作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这类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炼,自然和谐。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千百年来《古诗十九首》传诵不衰,她究竟有何魅力使人们如此钟爱她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迢迢牵牛星》,来感受其艺术魅力。
  二.指导朗诵
   (1)  指名朗读——指正。强调某些词语的读音,如:纤纤 擢 札札 机杼
   指导:读诗要读得抑扬顿挫、要有轻重缓急,这固然建立在对诗内容的基础上,但如果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也会使我们的朗读增色。比如:[1]读诗要抓重音。如何确定呢?读了一遍后给你印象深刻的词语应重读;[2]朗诵要有余韵。人们形容歌唱得好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诗也应如此。每句诗句末字音要适当延长,正所谓“声断意不断”,就如音乐中的保持音。
   (2)按照朗读技巧齐读全诗。
  三.诗歌内容分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遥远的样子。成语:千里迢迢。“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在银河南。
  “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在银河北,与牛郎星隔河相望。
  可见,这首诗是什么题材的?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题材的。这是较早反映此内容的诗歌。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最普及最动人的故事之一。牵牛和织女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歧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关于织女的描绘,已有‘终日不成章”的意思,但牵牛与织女之间还没有故事联系。到了西汉,牵牛织女的关联多起来,据《汉宫阙疏》说:“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两颗星演变成两个有具体形象的神人,可能其中还有一些故事情节。班固《西都赋》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的句子。把牵牛、织女说成夫妇,一对磨难夫妻.是东汉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