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8 11:14:0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说“木叶” (教案)
湖南衡阳县一中   刘卫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力求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3.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味“木”、“树”,“木叶”、“树叶”等词语的细微区别,领略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给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教学难点:阐发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杜甫《登高》。
问:本诗中有两个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知道什么是“落木”吗?
明:“落木”即“落下的树叶”。
问: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枯叶”,而用“落木”呢?它们有何区别呢?这个问题就让专家来给我们解答吧。
2.(投影课题)简介作者:
林庚(1910—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论点――“盛唐气象”。
 
二、读懂内容,理清结构
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每段的重点句,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第2段: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5段: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
第6段: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第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3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4-6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7段是小结。
文章从现象到质疑、解疑,最后得出结论,思路清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
 
三、具体研读,讨论问题:
师:“木叶”和“树叶”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投影显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