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8 15:15:4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900字。

道士塔(教案)

 

048100    山西省阳城一中   邢小雷

 

教学目标:

1、把握王道士这一形象,体味他只是错步向前的小丑的评价。

2 感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态,进而感受一种民族的耻辱之痛,一种文人的无奈之痛,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3
、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

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据说是上一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感受课文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
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A
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
B
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
C
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
D
报送官员 (第三节前部分)
2
、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跟着学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
   
(这里,就可以抓住走运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过错等主题性的内容……
3
、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A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
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
C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初读(学生很冷漠)
  
再自由读,读出什么感情?(谴责、嘲讽、同情……
  
齐读,要有点不同,要有味道。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本文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
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二、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  罪人塔
   
设问: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
、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
、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
、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