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鸿门宴》练习
一、通假字:
1、“皆为龙虎,成五采”
2、“具以事告。”
3、“要项伯”。
4、“距关,毋内诸侯。”
5、“不敢倍德”,
6、“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7、令将军与臣有
8、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二、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
今义:现在的 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古义: 今义:详细说来。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2、“素善留侯张良”,
3、“臣活之”,。
4、“吾得兄事之”,
5、“籍吏民,封府库” ,
6、“不义也”,
7、头发上指
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
10、常以身翼蔽沛公
11、刑人如恐不胜
12、道芷阳间行
四、句式
1、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亚父者,范增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7、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为击破沛公军
11、加彘肩上
12、具告以事
13、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4、得复见将军于此
15、籍何以至此
16、大王来何操
17、沛公安在
五、.习惯句式(凝固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2、孰与君少长
3、何辞为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六、一词多义
【举】
A动词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不就
2、今之亦死,举大计亦死
3、戌卒叫,函谷举
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5、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B副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谢】
动词
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乃令张良留谢
3、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
4、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5、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信?”
6、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如】
A动词
1、沛公起如厕
2、江城如画里
3、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B连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C助词词尾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斗】
A名词dǒu
1、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2、则与斗卮酒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动词dòu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因】
A名词
无因而至前也
B动词
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C介词
1、不如因善遇之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如因荣木变为枯木
D副词
秦军解,因大破之
E连词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七、名句: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4、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5、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动脑动手
1.阅读下文,回答(1)~(5)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2)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B.沛公军霸上
C.范增数目项王
D.刑人如恐不胜
(3)从用法特点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籍吏民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相如因持璧却立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与“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话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派遣将士守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B.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C.用派遣将士守关的办法,来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D.之所以派遣将士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2.阅读下文,回答(1)~(4)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附船着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曰:“天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