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3 8:16: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40个字。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知识与技能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重点
  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
  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同学们听说过罗布泊吗?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是一个恐怖又充满神秘的戈壁,但是,罗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那里水鸟成群、碧波荡漾,罗布泊滋润着大片的生命绿洲。那么,罗布泊是怎样消失的?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我们一起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寻找答案。

  吴刚,大学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见《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2.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