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利用(二).doc
【课件设计】化学反应的利用(二).ppt
【评测练习】化学反应的利用(二).doc
共1个课件,1份设计,1份练习。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评测练习
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B、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C、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成光能
2、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3.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来源:
4、下列叙述是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为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铜是负极
C、电子通过硫酸溶液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时被氢离子得到生成氢气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5、如图所示,如果电流计偏转,且a变粗,b变细。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a是铜,b是锌,溶液是稀硫酸
B、a是铁,b是银,溶液是硝酸银
C、a是银,b是铁,溶液是硝酸银
D、a是铁,b是碳,溶液是氯化铜
《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首先,新课引入的两个演示实验为探究教学创设了问题情景,当学生观察到“铜片上产生气泡”这一反常的实验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紧接着,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当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后,教材又设置了一个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同时,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习题中的“用铜、银和硝酸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都是本课时探究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延伸。
当然,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需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⑴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