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课时跟踪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80字。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1.(2015•江西新余调研)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 )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 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党派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和“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可知是团结各阶层人民筹建新中国,故B项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故C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5•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从题干看,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在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3.(2015•河北唐山模拟)《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聚居”等是我国具体国情,故选B。其他选项材料体现不明显。
答案 B
4.(2015•浙江嘉兴调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解析 由“连贯性”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可知C项正确。
答案 C
5.(2015•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