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00字)
8·词 七 首
主备人:吴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章法和句式上的特点。
2、感受以苏轼和柳永为代表的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4、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习词的基本格律,能初步具有填词的能力。
2、掌握品评鉴赏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词的学习,学习作者高尚的人格,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四)美育目标:
把握景和情,欣赏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培养美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一) 引导学生品位词的意境和语言。
(二) 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三) 能熟练背诵七首词。
学法指导
(一)关于通过诵读学习本文的建议:
1.词是在音乐的怀抱中孕育出来的诗歌形式,欣赏词离不开诵读吟咏,这要求我们要有重点地了解一些词调和声韵格律方面的知识。这样,诵读才有章可循,显现出情感的起伏有致。
2.诵读要注意投入情感,其次要理解词的内容。
(二)关于如何鉴赏宋词的建议
首先,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从揣摩各词的重点语句出发,感受各词语言所蕴涵的感情,揭示词中语句深层含义,理解各词的主旨所在;再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捕捉每首词的各种意象,领悟各词的意境,品味各词的艺术特点,区分各词的风格流派,从而初步学会鉴赏宋词。
(三)解读本课的一条情感线索“愁”
本课的词有一条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作者把填词作为寄“愁”的一种手段。《虞美人》抒发亡国的悲愁;《声声慢》写的是饱经忧患和离乱生活的哀愁;《雨霖铃》和《鹊桥仙》都写的离愁;《扬州慢》写的是“黍离之悲”;辛弃疾排遣不掉的是忧国忧民的烦愁;苏轼摆脱不了的是年事渐长而壮志难酬的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