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教时,约3700字。
读《伊索寓言》
钱钟书
教学目的:
1、 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麝香的语句的能力。
4、 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预习思考:
1、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积累文中要求掌握的词语。
2、 认真阅读课文,研读末尾一段,结合课文第一题,想一想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3、 作者对九则寓言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真研读这些句子,发现问题,深入领会它们的含义。
一、导入:
据《战国策•魏策四》记载:有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又驾着车往北走。问他去楚国为什么朝北走,那人说,自己的马跑得快,费用充足,车夫的技术很高,什么地方都能去。他不知道如果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离目的地越远。
大家已经明白了,这段话说的是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面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议论:可以,它可以赞美人的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
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儿”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
这两句话出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读<伊索寓言>》。钱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享誉海内外,被译成多国文字,那么他的散文《读<伊索寓言>》想必大家就比较陌生了,在这篇散文中,钱先生用饱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重新诠释了《伊索寓言》中的九则故事。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
(板书:读《伊索寓言》)
二、简介作者、寓言和《伊索寓言》:
(一)、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