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7 8:31: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000字)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
2.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
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尽吾志”和作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
●教学难点
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
1.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教师进行点拨、解难。
2.指导学生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3.重视诵读,落实背诵要求,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印发王安石的“制俗以俭”的短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与课文,研习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有《小石潭记》《登泰山记》《醉翁亭记》等,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呢?
那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
学生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进行变法,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决心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