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13级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8580字,答案扫描。
莱芜市2013级高三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2016.1.14
命题人:李才强 陈秀芳 杨维国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l—27 P—31 S—32 Ca—40 Fe—56 Cu—64 Br—80 Ag—108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化合物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抗原或衰老的细胞器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ATP产生
C.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D.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均可作为遗传信息流动时的模板
2.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通过研究线虫发现,当动物到达生殖成熟期后,一种基因开关会开启衰老进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基因表达无关
B.细胞的衰老特征很多,包括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减小等
C.从总体上看,线虫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线虫细胞的衰老,意味着组成线虫的细胞脱离了正常的生命历程
3.下列过程中,不存在激素调节的是
A.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在体温调节中,气温降低会促进肝脏等器官产热增加
C.在水盐调节中,饮水不足、失水过多会导致尿量降低
D.在呼吸调节中,CO2会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
4.下列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假说—演绎法的有
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的研究过程
②萨顿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历程
③摩尔根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④沃森、克里克关于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过程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B.与树林中的动物相比,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旅游不影响岛上的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6.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人体初次接种该疫苗时,机体内
A.B细胞产生大量淋巴因子 B.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
C.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浆细胞对其识别并产生抗体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漂白粉中的Ca(ClO)2 与空气中的 CO2及H2O反应生成CaCO3和HClO,HClO易分解
C FeCl3溶液可用于制作铜质印刷线路板 FeCl3溶液能将铜氧化为Cu2+
D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Na2CO3可和油污直接发生反应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B.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3NA
C.将10mL 1 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得氢氧化铁胶粒数为0.01NA
D.0.1mol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中子数是NA
9.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SO2 、SO3 均是酸性氧化物
B.工业上利用Cl2 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C.除去与水反应,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B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SO2 有白色沉淀析出 生成了亚硫酸钙沉淀
C 将湿润的红色布条放到纯净的氯气中 布条的红色退去 氯气有漂白性
D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管口处检验试纸变红 证明待测液中含有NH4+
11.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