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含课堂实录及教学设计,约8800字。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课堂实录
开发设计人:成 健
授课人:李 敏
课件设计制作者:成 健
文字记录、整理:成 健
地点:广东省茂名市第二中学高一级
时间:2004-11-18
教学设计思想: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于诗意盎然的年龄,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照例也喜欢读诗,应当尝试写诗,用青春的笔表露心中跳动着的情感,还能以文会友,交换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吟唱。然而,一贯以来语文教学对诗是淡化的,甚至是放逐,学生阅读和写作诗歌的能力薄弱。同时,意象的营构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特别是“月”。从诗的内容说,月是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只枯燥罗列“月”意象的诗词及其内涵,要求死记强记,学生为考试勉强会接受,但要活学活用不大可能,尽管有所了解却未能深刻地理解和迁移运用。对此,结合古诗词教学的旧模式,加以大胆创新,我们确定这次多媒体环境下欣赏探究型教学方案的教法为:创造气氛,示例剖析;巧妙点拨,启发想象;感悟理解,迁移强化;以歌词教诗文,拓展学习,活学活用(尝试写作)。教学的重点是:感知“月”的意象,探究和品味其在诗歌等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尝试以“月”为话题进行诗文写作。教学步骤分为:读与学(典型探究【《弯弯的月亮》第2册第8课】,理解欣赏,掌握规律);悟(领悟内涵,拓展迁移);写(以“月”抒情,固本提高)。
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练引入新课,让学生提取信息(“月”)
师:上课!
生:老师好!(齐声说)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照常进行课前三分钟的练习环节。下面进入“练兵场”,请补写出以下横线上的诗句。(出示投影)
①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古人不见今时月,__________ ___。(李白《把洒问天》)
③海上生明月,_________ 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生:(齐声回答) ①“露从今夜白”;②“今月曾经照古人”;③ “天涯共此时”。
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古诗词的积累相当不错。刚才的这些诗句,它们都涉及到哪一个共同的物象呢?
生:“月亮”。(思索片刻后齐声答)
师:对。“月”是古诗词的重要素材之一,在这些古诗词中,文人的诗才连同他们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一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光溢彩。
二、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月”意象,把握探究古诗词的方法。
师:月的意蕴是十分丰富的。如何理解“月”的意蕴呢?下面就以《弯弯的月亮》这首歌词为例开始探究。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弯弯的月亮》,找出歌词中出现的意象。
边播放背景音乐《弯弯的月亮》,边让学生朗读歌词,边划出歌词中有关
《一弯残月寄深情——探究解读“月”的意象》教学设计
设计执笔人:成 健
教学目标:
探究和理解“月”的意象及其丰富的意蕴;学会以“月”为话题进行诗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1、感知“月”的意象,探究和品味其在诗歌等作品中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
2、尝试以“月”为话题进行诗文写作。
教学方法:欣赏探究法(即创造气氛,示例剖析;巧妙点拨,启发想象;感悟理解,迁移强化;以歌词教诗文,拓展学习,活学活用(尝试写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实练引入新课,让学生提取信息(“月”)
课前三分钟的“练兵场”环节:请补写出以下横线上的诗句。(出示投影)
①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古人不见今时月,__________ ___。(李白《把洒问天》)
③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确:①“露从今夜白”;②“今月曾经照古人”;③ “天涯共此时”。
师:刚才的这些诗句,它们都涉及到哪一个共同的物象呢?
明确:“月亮”。 “月”是古诗词的重要素材之一,在这些古诗词中,文人的诗才连同他们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一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光溢彩。
二、以歌词《弯弯的月亮》为例,示范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月”意象,解读“月”的意蕴,并由此归纳自主探究 阅读含有意象的诗文的方法。
1、师:月的意蕴是十分丰富的。如何理解“月”的意蕴呢?下面就以《弯弯的月亮》这首歌词为例开始探究。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弯弯的月亮》,找出歌词中出现的意象。
边播放背景音乐《弯弯的月亮》,边让学生朗读歌词,边划出歌词中有关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