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效果检测《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题,约16220字。
专题27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阶段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
A.“一枝独秀”的做法B.“百家争鸣”的方针
C.“百花齐放”的方针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
3.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4.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5.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以下表格反映的是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国际比较,这个表中的数据体现了( ) ()
国家 1950 1973 1992
中国 1.60 4.09 8.50
印度 1.35 2.60 5.55
日本 9.11 12.09 14.86
英国 10.84 11.66 14.09
美国 11.27 14.58 18.04
A.教育发展是经济发达的基础
B.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C.大学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是20世纪国际教育共同成就
D.中国教育总体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学教育尚未普及
7.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