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件(45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3份打包)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doc
大国崛起 斯大林为什么放弃新经济政策.mp4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45张ppt.ppt
姓名 马玉洁 单位 山东省莒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材分为三目,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前两目扣住课标(1),第三目扣住课标(2),线索清晰、完整地呈现了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重点是新经济政策。难点是斯大林经济体制的评价、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的历史有一定了解,对曾经的超级大国的强大和瞬间的崩溃感到好奇与不解,因此对苏联(俄)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比较感兴趣,本节课就从这个角度入手,从经济建设的角度了解苏联的探索历程,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把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培养用唯物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对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正确评价。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络框架,并体现其中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的学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在摸索中艰难前行的。认识到变革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因时而动,与时俱进。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R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