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1 15:34: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00字)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  杨晓勤

一、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
2、 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重视诵读和背诵;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 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 教学重点:
A、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B、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C、 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5、教学难点: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应变性很强的艺术,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语言、动作,形象激情的教学方法。
  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有如下规定:“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以及动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