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押题精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0题,约11180字。
邢台市捷径教育2016届高三历史专题检测
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一、选择题(共45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来源】(正定中学期末)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
A.①②③B. ②③C.①③④D.②④
2.【来源】(重庆市六校期末联考)下面是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如要对其进一步补充,最恰当的是
A.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B.刺激了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
3.【来源】(高阳中学期末)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来源】(固原一中高三模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5.【来源】(重庆六校期末联考)下面对《天朝田亩制度》解读错误的
A.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
C.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方案
D.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6.【来源】(民乐一中期末)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
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
7.【来源】(赣州中学期中)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8.【来源】(衡水市高三联考)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冲刷,可以使大群大群的人们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这种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大变动,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多少年也难以达到,也不是几个刊物或几次讲话的影响所能相比的。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抵制日货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D.新文化运动
9.【来源】(民乐一中期末)“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
10.【来源】(固原一中高三)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下列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②1937年11月29日,《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的照片③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④美籍华人张纯如(1968-2004年)的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1.【来源】(牌头中学期末)近代有一本回忆录这样写到:“师长又问我为什么要参加红军。我说红军来了以后,我们家乡解放了,除了给我们家分了地,还分了茶山,每年可以收到几百斤油茶子。”作者回忆的这段历史应是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