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0字。
第二单元
研学应用启迪
日月光华,风雪雷电,浪花海燕------这一组组壮阔而美丽的形象,在多情的作家的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本单元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吧。总之,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我们要加强朗读,且注意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第六课 雪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成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吧。
预习学案(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问题导读
1简介文体及课题:
本文的体裁是 ,它介乎诗与散文之间,兼有 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语言比较自由。因为不受形式的限制,可以更加便于抒发感情。鲁迅的散文诗集 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3..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5.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札记:
关键信息
1.散文诗,诗与散文,《野草》,象征
2. (qìng) (lù) (Iian) (zhuó) (xi) (tui) (shuò) (lǐnlìe)
3..
见识广博。
刺骨的寒冷。
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灵,魂灵。
消溶。
(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4.略
5.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第一层(1),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第二层(2——3),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第七课 雷电颂
本文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让我们用自己最激越的感情,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雷与电的洗礼。进一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预习学案(走进去,眼前一道亮丽的风景)
问题导读
1.简介作者及屈原:
郭沫若,原名 ,笔名沫若,四川乐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诗人、戏剧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字、社会活动家, 1918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抗战时期创作了《屈原》 《棠棣之花》 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 等戏剧。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用 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 ,因受奸臣排挤,投汩罗江自沉而死。有联评为:
; 。
2.给文中生字词注音:
睥睨( ) 波澜 ( ) 鞺鞺鞳鞈 ( ) 污秽( )稽首 ( ) 迸射 ( ) 罪孽 ( ) 脚镣 ( ) 咆哮( ) 眩目 ( ) 伫立 ( ) 驰骋 ( ) 虐待( ) 徘徊( ) 忏悔( ) 郢 ( )
3.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播弄:
鞭挞: 雷霆:
踌躇: 污秽:
犀利: 迸射:
罪孽: 祈祷:
虐待: 拖泥带水:
4.整体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应该怎样划分段落层次。(2)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关键信息
1.郭开贞 《女神》 《虎符》 《蔡文姬》 楚辞 《离骚》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2 pì nì lán tāng tà huì qǐ
bèng niè liào páo xiào
xuàn zhù chí chěng nüè
pái huái chàn yǐng
3.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摆布。
鞭打。比喻抨击。
雷暴;霹雳。 犹豫。
不干净的东西。锋利,锐利。
向外溅出或喷射。
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4.(1)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