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沁园春·长沙
毛 泽 东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
教学目标:
2.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概
3.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教学重点:
1.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概
2.诗人的博大胸襟情怀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新角度:从本词中看诗人形象。(参见后附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一: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他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表现了出色的才华。诗人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杰出的诗作。《沁园春 长沙》便是其典范之作。
导语二: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通达事物规律而行事通畅无阻,像水一样灵动,似乎更喜欢水。仁义的人遵守行为规范,朴厚稳重而不改变主张,像山一样庄重,似乎更喜欢山。然而,自然界却总是山水相连,山水相通的。没有江水流淌,高山也会沉默。因为高山滋养,江水才会歌唱。既爱山,又喜水的毛泽东,哪怕是在闲咏之中,也依然透露着他那灵动如水、庄重如山的情怀。仅仅在岸边观潮,不是他的性格。看见风浪就遏制不住激动的毛泽东,渴望把自己像山一样的性格,融合到灵动的水流之中。《沁园春长沙》将山水与诗人的豪情融为一体。
二:教师范读(录音朗诵)
三:相关背景知识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第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东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四:学生自由读,或默读或朗诵,对照注释,疏通字句。
五:问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