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二外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36道题,约6040个字。
温州二外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
(命题时间:2016.1.13)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阅读、欣赏郑板桥的《渔家》诗。“卖得鲜鱼百二钱,籴(音di,意为购买)米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据此回答1—3题:
1. 从诗中分析:是商品或曾经作为商品的有
①鲜鱼 ②米 ③垂杨 ④湿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 依据诗意,“钱”在此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3. 货币为什么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因为其是
A.商品B.价值尺度C.天然是货币D.一般等价物
4. 一位艺术家把昆虫的内脏去掉,再加装时钟机械部件,制成半机械半实体的混合虫体,售价650美元。这个价格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实在是太贵了。能使它更便宜些的合理的经济学理由有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降低作品的艺术欣赏品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5. “换客”一族,是指拿特长换生活的人,如用汽车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瑜伽招式交换摄影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换客”。下列对这一经济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技能互换是商品流通现象 ②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③技能互换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④技能互换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6. “买涨不买落”的做法是否合理,要结合物价上涨情况具体分析。当某种商品处于涨价初期时,“买涨不买落”有其合理性;当价格已经涨到顶点时,“买涨不买落”,就失去了其合理性。这是因为
A.物价应该保持稳定不变B.居民的收入水平已大幅提高
C.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不会无限上涨D.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7. 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下图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 B.
C. D.
8. 不管是不是缺房,看到别人都在买,自己也去抢一套,与需求无关,这被人戏称为“中国式买房”。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消费启示是
A.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要防止消费滞后现象
C.坚持理性消费,避免盲从D.过于节俭是不可取的
9. 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这表明
A.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
C.生产、分配、消费是再生产中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D.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10.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微信”、“飞信”等网络聊天软件进行联络,传统电信业务逐渐减少,2013年第一季度,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了10.9%。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 价格变动影响了企业的经营B. 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C.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D. 消费需求引导着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