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字)
《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是新教材高一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在优雅、朦胧、幽静的景色之美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读”来让学生自己来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在“读”中品味语言之妙,从而主动探究本文的魅力所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 能力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维创新的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关注社会、追求理想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品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策略 1. 创设情境,在配乐朗读中体会,领悟作者的情感。2. 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激活学生已有体验,让学生有发现感和成功感的愉悦。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说到荷花,我们还会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白天的荷塘如此优美,夜晚的荷塘,在柔柔的月光下是否更美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欣赏荷塘美景,去追寻作者寄托的情思。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利用多媒体出示清华园的荷香月色图,播放《荷塘月色》的配乐朗诵。
2. 学生各自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己就是作者,在清华园里踱步,通过“读”领悟作者的情感。检查学生朗读,教师适时地示范。
3. 请学生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把握行文脉络。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当你心里不高兴、很郁闷的时候,你又是如何排解的呢?〗
(三)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1.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并主动质疑。〖教师设置障碍,引导同学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六朝江南采莲的事情呢?课文最初选入教材时把它们都删掉了,你说可以吗?〗
2. 除此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有:①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②文中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自己的妻子呢?③本文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四)课下研究,合作学习
1. 片断训练:写写自己郁闷时,心情是如何好转的。(注意结合情景交融。)
2. 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的思想内容到底是怎样的?试证明你的观点。(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合作学习,请查阅跟本课有关的文章和资料。)
第二课时
(一) 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1. 朗读课文,请学生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并朗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请朗读好的学生朗诵4—6段,教师利用多媒体配上音乐。
2. 请学生拿出自己写的作文片断,大声读一读。其中写的好的,教师也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比较一下你的文章与课文在写景上运用语言的差异,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上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