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字。
八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潘美华·051014
[活动理念]
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虽然从属于建筑行业,却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次学习试图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本地桥梁的形式、结构、功能、建筑风格等作导游式介绍;并透过小窗口了解古今中外的桥梁大观,丰富对自然之桥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以各种形式探讨桥梁文化的内涵,并从心桥扩展至对无形桥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本地桥梁的实地考察和图书、网上桥梁资料的搜索归类,认识多种桥的特点和功能,领略其审美意义,发现本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2、通过收集有关桥梁的文化资料,感悟并理解桥的文化意义和内涵;
3、由有形的桥联想到无形的心桥,学生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交往观念;
4、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小档案和写描述性说明性文字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设计三个表格:子课题组内任务分配表、资料搜集过程和小组交流记录表、集体交流评价记录表;(定评价标准:仪态大方、普通话准话音清晰、表达流利各15分内容充实40分总评分100)2、搜集展示方法指导;
3、半个月时间的资料采集准备。
[活动建议]
1、设“衢桥考查设计组”:一组采访衢州城乡桥梁的形式、结构、功能、建筑材料、修建情况,一组找出桥梁使用中的问题并设计本市未来的桥展望前景;
2、设“桥梁大观组”:由一组学生通过图书和网络查找古今中外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从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角度进行分类,建立名桥小档案;(做成课件配上说明或描述性文字片断)
3、设“桥梁文化大组”:细分为“绘画雕刻影视桥赏析”“桥的命名与桥的故事”“桥诗桥联谜语俗语成语”“桥的新词无形桥如心桥含义辩”四个子课题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及主持采访问题,准备好有关知识卡片和课件;
4、分组交流讨论一课时,按七个小组活动,组内各自汇报考察或调查搜集的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评,推荐高水平有创意的,在班内口头介绍。并由主持人组织共同策划展示方式、修改表述资料,以备第二课时集体交流。
5、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以材料积累的形式地班内做成果展出,并写一篇桥的介绍性说明文或一篇以心桥构建为话题的文章。
[学习焦点问题]
1、将小组交流与集体展示导向对说明性或描述性文字表述的关注,注重桥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而淡化图片的吸引力和展示欲;
2、小组活动交流时人人要参与,请主持人和学生对集体交流的同学表述及时进行评价,将听众导向参与记录、评价,而非被动观赏看风景。
[集体交流程序与思路]
导入活动:由桥的谜语引出此次交流课的对象——桥。它是形声字,从“木”旁应该是木质结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建桥的材料不仅有木质的,还有石材、钢筋混凝土等等。今天就让我们先走近“衢州的桥”,感受它的多彩多姿。
一、走近桥认识桥:
1、衢城乡桥梁考察组:展示衢州的城区和农村的各桥图片,作历史、形式、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的导游式介绍。(可用说明性描述性文字)
衢城桥梁设计组:(说说已停用的浮石一桥的问题探究,并提出解决方法;)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出示图示并说明设计的宗旨。
2、中外名桥小档案:要想让我们设计的桥更领先就要更广地了解古今中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