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20
- 资源简介:
共28张。
姓名 许洪霞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三
邮件
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六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大改造的基础上,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左”倾错误发展并最终演化成“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步,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迅速向纵深发展。十五大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二、学生分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原来传统的编年体编排顺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大的跳跃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功底,而高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有限,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因此,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生动形象地因势利导,进行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进而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运用简易音频、视频手段,制作PPT教学课件
2、微课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3、微课程《历史评价方法》,课堂指导学生当堂评价罗斯福新政,学生认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
4、组织学生分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