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600字。
包身工
夏衍
教学目标
1.介绍报告文学及其特点
2.注意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相互交织。
3.体味词语,尤其是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语。
教学重点
1.文章的主线与副线
2.体味词语的变化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默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思考三个问题:
1.自读提示中写了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请试从文章当中找出,哪些段落是作为包身工一天活动的主线而出现,哪些段落是作为介绍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而存在的副线。
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的环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出这些词语句子,加以体会。
3.文中写到包身工遭遇时生发出许多联想,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情色彩。请找出这些出现联想的地方,并加以体会
三.解读课文
1.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和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具体分法如下:
包 一.起床(1——4)
身 (5——8)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插
工 二.早饭(9——11) 入
的 (12——17)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分
一 三.上工(18——23) 析
天 (24——25)包身工制度的趋向
四.放工(26——30)
五.总结(31——33)
副线:成因是灾荒年,从农村骗来
发展是因为可靠、安全、低廉
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
——比如“慈祥”和“佳肴”。都运用了反语,本义是“凶狠”和“残羹冷炙”,用在这里突出讽刺意味。
——又如“饲养”。本指喂养动物,用在文中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人看待,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从中牟利。更揭露包身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与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再如“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把三个短语提前,加以强调,突出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生活的紧张、忙乱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