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第1节.doc
第4章 第1节.ppt
第4章 第2节.doc
第4章 第2节.ppt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doc
第4章 第3节 第1课时.ppt
第4章 第3节 第2课时.doc
第4章 第3节 第2课时.ppt
第4章 第4节.doc
第4章 第4节.ppt
第4章.ppt
第4章末专题复习.ppt
第4章末综合检测.doc
共7个课件,6份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过程需要通电后才可以发生或进行的是( )
①电离 ②电泳 ③电解 ④电镀 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全部
解析:电解质溶于水即可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发生原电池反应,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自发反应,也不需要通电。
第四章 第一节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Fe===3Fe2+来设计原电池。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电极材料为Fe和Zn,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电极材料为Fe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电极材料为Fe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2溶液
D.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解析:据反应2Fe3++Fe===3Fe2+知,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是Fe-2e-===Fe2+,因此Fe作负极,正极应是活泼性比Fe弱的金属或碳棒,电解质溶液应是可溶性铁盐,B合适。
答案:B
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黄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解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故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解液呈碱性。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时,发生反应2I-+Cl2===2Cl-+I2,故溶液呈黄色;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因而阴极附近的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变红。
第四章 第四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是指不纯金属接触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B.电化学腐蚀是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C.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
D.电化学腐蚀伴有电流产生
解析: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是指直接发生化学反应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指形成原电池的腐蚀,不需要外加电流,故A、B错误;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吸收氧气形成氢氧根离子,C错误。
答案:D
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
④电解池两个电极材料可以相同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③
解析:电解质溶液导电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仅是电子的定向移动,是物理变化。电解池的两极只要能导电即可。
第四章 第二节
一、选择题
1.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为了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