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50字。
秋水
庄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2、掌握本课涉及的有关文言句式及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语词及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
教学难点
河伯对海神若的一番感叹的语意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南宋诗人林升有句名言“山外青山楼外楼”,意思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人的见识都是有限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任何人都不应该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自省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哲人站在东注入海的黄河边,发出了类似的慨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秋水》(板书课题、作者)。
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人们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庄子思想复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之中。但他也能辨证地分析问题,能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其积极意义。《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仅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师:庄子是一个善于用寓言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现在常用的“井底之蛙、鲲鹏图南、庄周梦蝶、庖丁解牛”等都出自《庄子》,庄子总是想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讲述道理。当然这也形成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
那么课文《秋水》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及句内停顿。
三、读课文,积累语词知识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及句内停顿。2、显示生字读音,生齐读两遍后完成《课课练》P119/1: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ì)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4、课文中有两个通假字,注意到了什么? (①不辩牛马 辩,通“辩”,辩,辩别。②泾流之大 泾,通“径”,径流,直流的水波。)问:“直流的水波”究竟是怎样的“水波”?明确:直流,浩荡奔涌,一泻千里的洪水。——此问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品味课文语言。
5、词类活用: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B.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C.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令)
6、古今异义A.至于北海(至:到,动词:于,介词)
B.东面而视(面:动词,面对,面向。东面:面朝东)
C.望洋向若而叹(望洋:连绵词,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穿插疑问:“望洋向若而叹”,这个句子可以用哪个成语概括?——望洋兴叹。(学生查词典)本意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前面往往加“只能”,“只好”之类的词;另,这个成语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灵活使用,如“望‘书’兴叹”、“望‘文’兴叹” 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现泛指有某种专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