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教案 (1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20 8:10: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第12讲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doc
课 时5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doc
课时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doc
课时10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doc
课时11 二氧化硫与浓硫酸.doc
课时2 物质的量.doc
课时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练习).doc
课时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doc
课时4 氧化还原反应.doc
课时5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doc
课时6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doc
课时7 钠、镁及其化合物(1).doc
课时7 钠、镁及其化合物(2).doc
课时8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二).doc
课时8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doc
课时9 铁铜的获得及应用(二).doc
课时9 铁铜的获得及应用(一).doc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课时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练习) 课型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D)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B)
  3.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A)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重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 难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法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复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容量瓶的使用六忌:
  (1)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2)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3)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4)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5)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6)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练习】
  1.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过滤D.移开蒸发皿
  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制取NH3 B.干燥NH3 C.称量NaOH固体 D.石油的分馏
  3.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喷泉实验B 转移溶液C 收集氯化氢气体D分离苯和水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课时
  课题
  课时3.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常见物质的检验(D)
  2.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B)
  3.初步学习蒸馏、萃取等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A)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重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 难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法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课时
  课题
  课时4 氧化还原反应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C)
  2. 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C)
  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B)
  4. 能配平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初步学会用单线桥、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B)
  重点 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难点 理解物质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教法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课时5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A)
  2.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B)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B)
  重点   离子方程式书写 难点   离子方程式书写
  教法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考点4】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有气体产生:CO32-、SO3-、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②有沉淀生成:
  ⑴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
  ⑵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
  ⑶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⑴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
  ⑵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④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⑴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⑵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⑶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课时
  课题 课时1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C)
  2. 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B)
  3. 知道根据分散系粒子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A)
  4. 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A)
  重点 物质的组成 难点   物质的组成
  教法及教具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