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1500字。
伶官传序
【基础知识诱思】
[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人,卒谥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诗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所作多议论世事,切中时弊,以文章负一代盛名,时人称之为“文学泰斗”,“三苏”父子及曾巩、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
(2)二十四史:从《史记》开始到《明史》结束的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和《明史》。
[重点词句]
1.读音
勖勉(xù) 仇雠(chóu) 溺爱(nì) 逸豫(yì)
2.词类活用
(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装着)
(2)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3)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向东)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细小的事情)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智谋、勇气”或“有谋有勇的人”)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判断句式,“……,……也”式)
(2)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式,“……者,……也”式)
(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式,“为……”式)
(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式,“……于……”式)
(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省略句式,介词“于”省略)
【经典名题探究】
例1 (2004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粗体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以臣名之: 。
②臣故畜牸牛: 。
③公诚愚矣: 。
④管仲正衿再拜曰: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名”后有宾语“之”,所以在这里只能作动词“命名”讲。②“畜”后加宾语“牸牛”(母牛),也只能是动词“畜养”之意。③合“诚”有真心,不虚伪;确实、的确;表示假设这三种义项,结合上下文,“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