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教案编写 寻甸二中 李启娟
教学目标:
1. 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把握文言文的特殊性,积累文言词语。
3.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写作技巧
4、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
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把握文言文的特殊性,积累常用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
赏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孔子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讲读、诵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三、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么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 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的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工作的最重要的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的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四、熟读课文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
(1)表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范的 。
(2)表现子路志向: 。
(3)表现冉有志向: 。
(4)表现公西华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