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60字。
与苏 轼 深 度 对 话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深圳市南头中学 彭公瑾
内容提要:苏轼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深层内涵,更好的与苏轼对话,我先进行了一些前期铺垫:围绕课文的学习,开展了一次“走进苏轼活动”。学习课文时从周瑜的形象切入,再延伸拓展,逐步深入到苏轼的生存智慧。课例表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与苏轼进行深度对话。
【课例背景】
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我觉得值得为苏轼作一个停留。这是因为:苏轼不仅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甚至有人毫不夸张地说,仿佛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于是,围绕课文的学习,我开展了一次“走进苏轼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想借此增加学生作文的文化内涵,一方面领悟苏轼的生存智慧对现代人人格的选择和重构的积极意义。
我知道,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一定的难度。现在的学生,很多都不喜欢古诗文,或者说根本就不喜欢古典阅读;他们喜欢的,是当今流行的青春小说。这样下去,便会导致浅薄和轻浮,难以形成伟大的人格。另外,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仍然重视的是字词句篇,背诵默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进入文化层面探究,可行吗?
我想试试。
好在学生对苏轼有一种出自本能的亲切感,这是学习其它古代作家难得一见的。另外学生对苏轼还算是比较了解的,例如关于东坡肉的传说等。这为走进苏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深层内涵,更好的与苏轼对话,我还进行了一些前期铺垫。我要求学生1、复背已学课文。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高一上学期:课文《前赤壁赋》以及资料上的《后赤壁赋》。2、适当浏览苏轼有代表性的诗文。如:《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湖上初雨》、《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3、读有关参读材料。如:
《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见《时文选萃》第5辑)、《诗人的执着与超脱》(周国平)……
有些资料学生自己查找,有一些老师印发。
经过这一切准备后,才开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
【对话实录】
师:大家了解了苏轼生平。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资料。(播放文件)
他从监狱里走来,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东坡只怕株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末,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苏轼自说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