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
作文层递式教学初探
杭州周浦中学 郑雄民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差,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目的不明确,就文写文,就文改文,没有解决问题;重改不重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常是胡子眉毛,芝麻绿豆一把抓,错字别字,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等,无一不及,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效果不佳。由于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训练周期长,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又反过来加重了前两个问题的严重性。学生资源薄弱班级的学生,普遍视作文为痛苦。造成以上弊病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但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一个原因是因为家庭的局限,错失了孩子潜能发展的敏感期。朱棣云同志曾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说:“孩子在学习写作时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由语言发展的早期造成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语言发展敏感期的状况,给学习写作提供了基础。这个基础的好坏,对后续的学习意义重大。因为,错过了敏感期,很难达到原本可以达到的理想水平。”孩子们从“从3岁开始到8岁,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正确提供良好的环境刺激,如多听多看、多接触、多问多说,加上适当引导,可以培养各种良好的感觉、直觉,包括语感和写作直觉。那些一上学就能写文章的孩子,就是因为发展了良好的语感和写作直觉。这些正是写作最重要的基础。”学生资源贫乏班级的学生的父母们,受教育的平均程度都很低,普遍都为生计而辛劳,间或还有其他障碍,也许他们原本就不知朱棣云同志所讲的知识,也许即便是知道也没有时间为自己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的孩子“正确提供良好的环境刺激”。
另一个原因是与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关系的。教师对学生关注不够,不能帮助学生消除厌恶作文的情绪;教师的策略不当,不能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学生的情感、态度不积极,任意流失观察、思考、表达的机会。作文教学不受重视,领导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要求来要求作文,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课程设置从没有排过专门的作文课。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
同时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新教材也没有专门的作文教